英国礼仪课被批“洋马桶”,一节课学费千元起,家长却甘之如饴

来源:崔妍教育日记    时间:2023-05-15 17:18:52

教育发展虽然没有明显的国界限制,但很显然,当发展到一定高度后,国内的教育也在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去发展,清华多数课程,已经率先采用全英文授课的方式了。


(资料图)

各大高校也为吸引留学生,开出了诱人的优待政策,包括但不限于免除学费和往返路费,顺带还有高额的奖学金和生活费补助,一切优待政策,只为吸引更多的留学生,打开国内高校的国际知名度。

前不久,笔者刷到一则视频,郑州市外国语中学,举办了一场九年级英语学科的中招复习讲座,其中,有两名初中男同学的发言,震惊四桌,就连现场的老师,也忍不住夸赞,并且录下了视频发布到网上。

视频中,这两名男同学采用全英文发言,不仅能和老师对话自如,更难得可贵的是,他们的口语表达非常优秀,甚至比现在许多大学生都要流畅清晰。

但也有细心的网友发现的两点:不同国家的英语发音有出入,最常见的是美式发音和英式发音,若没有专门的学习和训练,国内多数学生的口语发音都是美式和英式的大杂烩。

因为国内学生的英语口语,一直都不是应试教育的主要考察内容,除了做题,最多也就是做做听力,个别用英文发言,也只需要同学做到流畅即可,对发音不会有过多要求。

而这两名同学,第一位的口语是标准的美式发音,而第二位却是一口纯正的英式伦敦腔,这足以说明,他们的口语学习成果并非来自学校,且以第一位的语速判断,家长大概率为他请了外教专门辅导口语。

若能让英语在“听说读写”的过程中全面发展,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必然会起到不小的帮助,同样是国际化的教育方式,有些家长却显然跑偏了。

几百块一节的外教课她们不屑一顾,但上千元的英国礼仪课,却被家长视作改变学生一生命运的必学课程。

而对礼仪课表现出强烈执念的,多数都是女同学的家长,在这些家长眼中,学习国外的礼仪课程,是把学生培养成公主贵族的最好方法。

接受国际化的教育和培养本国文化自信,二者之间并不矛盾

但是学完了这些课程,又能做什么呢?若说希望女学生的气质与众不同,国内的传统文化也有值得学习的内容,比如古典舞、古典乐器,笔者在读初中时,班级;里就有一个女同学,从小学习古筝。

虽然她的性格本身是外向好动的,但当她安静坐在古筝面前时,整个人典雅的气质,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,这个女同学不仅是老师的宠儿,更是学校活动中的风云人物。

有网友认为:家长执着于所谓的国外礼仪课,归根结底是对本国的文化缺乏自信,我们学习英文,练习口语,也不意味着今后就不说中文了,学习英文只是为了让同学们今后的学习更加便利。

无论今后是在国内从事科研工作也好,还是去国外留学深造也罢,掌握国际通用语言都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弘扬中国文化。

而不是本末倒置,一味地追求国外的文化和教育,甚至连什么是精华,什么是糟粕都分不清了。

有网友辣评:礼仪课看似是家长对学生的期待,实则不过是家长的固步自封,陷入了“洋马桶”的误区之中,认为拿刀叉就一定比拿筷子更加高贵,这显然是错误的理解和认知。

遗憾的是,学生在这个年纪,往往没有评断是非对错的能力,也很容易受到家长的影响,而家长因为自己的错误观念,也间接导致学生的教育走上岔路口。

写在最后:

当国际化教育和超前教育撞车,不少家长陷入了更深的焦虑之中,既想把最好的都留给学生,又苦于自己的能力有限。

在这样的矛盾之下,不少家长选择了一些“歪路”,并且把这些“歪路”当成捷径,殊不知在教育这条路上从来没有捷径。

无论是国外的水硕学历,还是什么所谓的礼仪课,都会在一步步的发展中沦为教育的糟粕,被渐渐淘汰掉,届时这些家长也会彻底醒悟,亡羊补牢,为之惋惜,只希望这些家长能吃一堑长一智,不要一错再错,毁了学生的将来。

今日话题: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?

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抵达英国伦敦
<< 上一篇
最后一页
下一篇 >>

X 关闭

  • 太阳能